首页 州市建设工作信息 昭通
昭通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暨四城同创工作简报
作者:云南省 发布人:管理员      来源:云南省 发布人:管理员     时间:2017-11-02     点击数:    

昭通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暨四城同创
工作简报 

 

 

 

 

 

 


总期数    81

2017   67

 

昭通市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71030

 

 

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市级部门在行动

 

昭通市自开展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以来,市级各部门积极行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大力开展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工作。

市住建局:作为昭通市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所在部门,提高站位、加强领导、凝心聚力、统筹谋划,认真做好拆违治违、“一水两污”设施建设、城市提质增绿、农村危房改造、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有关牵头工作,扎实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提升。一是加强业务指导。今年到各县区检查指导工作30余批(次);组织全市各县区和市级相关部门开展业务培训1次,组织县区住建局、人居办、四城同创办召开提升人居环境专题会议2次。二是注重示范引领。今年上半年牵头开展住建局周边人居环境和四城同创进社区活动3场,以实际行动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制定了《昭通市住建系统办公环境创优行动方案》,不断创优内部办公环境。三是加强交流学习。今年以来,与兄弟州市交流学习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工作经验10余批(次),相互取长补短,更好推进人居工作。四是做好细胞建设工作。积极引导各单位和小区创建省级圆林单位(小区),并组织专家对全市申报创建云南省园林单位(小区)的68家单位和27家小区进行了市级综合考评,对市级考评达标的60家单位和21家小区推荐参与省级评选。五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以来,全市新增建设绿地面积2213.62万㎡,建设乡镇生活垃圾处理场72个、乡镇公厕111座、建制村公厕923座、乡镇自来水供水厂82个,农村危房改造开工48377户、竣工38259户,启动5个特色小镇建设,改造旧住宅区10个、完成面积30.161万㎡,启动棚户区(城中村)改造16997套,完成旧厂区改造2.27万㎡。

市工商局:通过“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制定方案、有序推进,结合职能、责任到人,强化督导、督促落实,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六项措施做好人居环境进集贸市场工作。20175月中下旬,由3名局领导带队组成3个督查组,对11个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进集贸市场工作进行专项督查。7月中下旬,由5名局领导带队,组成5个督查组,再次对11个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进集贸市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全市城市建成区共有集贸市场32个,盐津、水富、绥江3县集贸市场设施和制度较为完善,日常管理到位,场内卫生较好,其他集贸市场管理较差的县区,已要求整改。

市教育局:统筹协调、高位推进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进校园工作。一是强化领导,建立了分级负责的责任机制。教育系统构建由“市—县(区)—乡(镇)—学校—班级”的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进校园”活动五级管理机构,活动顺利进行,使学校成为“安全、文明、卫生”的场所,使学生从小树立文明意识,逐步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片区,文明整个社会”的效果。二是统筹兼顾,全面推进文明学校建设。市教育局考评小组按照“文明学校十有十无”评价标准,评选出39所市级“文明学校”,今年8月推荐市实验小学创建 “全国文明校园”, 9月又推荐昭阳区第三小学等5所学校参加 “省级文明学校”评选;计划今年年10月底,推荐525所学校参加“省级文明校园”创建。三是明确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市教育局印发了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进学校”《活动方案》和《考核标准》,将“进校园”活动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并认真抓好落实。截止20179月,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共吸纳保洁、绿化人员757人次;规范校园广告2817处;清理校园乱设摊点1128处;新增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场点1339处;增加校园绿化面积9.4万㎡;破墙透绿、改造围墙或粉刷装饰墙面21.5万㎡;围绕“爱卫生讲文明”主题写家信647260封;“提升城乡环境行动”课堂教育38514课时;建立“提升城乡环境行动”宣传栏(窗、站)1923个;开展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为主题的班会23493次。

市公安局:多措并举强化机动车礼让斑马线专项治理行动,深入推进城市治堵工作,打造平安、和谐、文明道路交通环境。一是强化警力部署,提高整治力度。切实把警力部署到“一口两线”(路口和斑马线、停止线),加强交通高峰时段和重点路段的管控疏导,严格定人、定岗、定责,提高见警率、管事率,并针对突出的交通违法现象,统筹做好“三驾”、“三乱”、“两闯”、“两线”、“两牌”、“三车”整治工作,形成严管严查、常态治理态势。二是强化惩处成效,注重整治深度。昭通交警联合辖区单位,组成“交通文明志愿者”服务队,在十字路口定点和周边路段巡逻相结合的方式,对行人和驾驶员的不文明交通行为进行劝导,逐步减少不文明交通行为的发生。三是强化宣传教育,拓宽整治宽度。通过专题报道、以案说法、在线直播等方式,昭通交警争取主动发声,广泛宣传,积极引导,赢得了群众理解和社会认可,全社会参与、监督、共享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

市环保局:高度重视,大力开展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工作。

(一)加强城市大气污染治理。(1)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建设市级机动车排放检验监管信息网络平台,并于今年41日起全面启动运行;加速淘汰老旧机动车,基本完成年度淘汰黄标车任务。(2)强化重点大气减排行业的监管,加大水泥行业(华新水泥昭通有限公司等7家公司)、火力发电行业(云南华电镇雄发电有限公司等)等重点工业企业脱硫脱硝设施建设及运行监管,确保实现年度氮氧化物减排任务。

(二)加强城市水污染治理。指导督促昭阳区黑臭水体整治,昭通市共有三条河道列入黑臭水体名单(即:秃尾河、利济河、东门小河),截至10月上旬,东门小河项目现已完成基建相关前期工作,秃尾河和利济河正加紧沿河截污、河岸防护、河道清淤等整治;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建设管理,先后建成11县区污水处理厂,实现月均污水处理率83.56%

(三)加强城市土壤污染治理。(1)率先在全省范围内组织编写了《昭通市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方案》,抓好项目储备,争取到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2642万元。(2)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营管理,指导、督促鲁甸、水富等七县城市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项目申报和建设。(3)加强危险废物监管。采取过渡性应急处置措施,集中转移处置全市医疗废物,将昭阳、鲁甸、彝良3县(区)医疗废物转移至玉溪易和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进行处置,将巧家、镇雄、威信、盐津、大关、永善、绥江、水富8县医疗废物转移至昆明市正晓环保投资有限公司进行处置。同时,推进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昭阳区已完成环评审查,镇雄、盐津进入招投标阶段。

(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导创建了41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506个市级生态文明村,成功创建了1个省级生态文明县(水富县)。

市工信委:1)深入开展人居环境进厂矿行动。市工信委认真研究,积极部署,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和市人居办的要求,定方案抓贯彻、强措施抓推进、找不足抓提升,扎实开展提升人居环境“进厂矿”工作,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建设初见成效。通过广泛动员、企业积极参与,昭通侨通包装印刷公司、鲁甸理世实业集团、云天化等一大批企业加大厂区绿化、美化,工作环境大幅提升。截至9月底,全市参与到活动中的工矿企业共有302户,累计投入资金1580万元,厂区硬化道路31450㎡、绿化72380㎡;共有45户企业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推广应用方面取得新突破,厂区环境卫生得到极大改善。(2)深入推进无线城市、光网城市、宽带乡村和农村通信现代化进程。截至9月底,互联网市级出口带宽达550G11县区城区和乡镇实现光纤宽带100%全覆盖,行政村有线互联网宽带(带宽12M以上)覆盖率94%,自然村有线互联网宽带覆盖率35%;全市共改造移动通信网络铁塔1820座、新建铁塔446座,全市城区、乡镇和行政村实现移动通信100%全覆盖,自然村覆盖率达89%;全市建有电视台11座、转播台13座、无线电视发射站210座、调频广播发射站108座,广播综合覆盖率93.44%,电视综合覆盖率94.98%;互联网用户达43.89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12.9万户,无线数字电视用户达2.5万户,互联网电视用户累计达15.7万户。

市农业局:深入各县区督促指导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七改三清”工作。一是开展“田间地头顺手捡”专项活动。20171-9月,全市共计组织号召群众 1177 人次开展“田间地头顺手捡”活动,清除田间农药、化肥、薄膜等农业生产废弃物共计 1.417 吨。二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综合运用工程、农艺、生物、管理等措施,发展节水农业 5 亩;实施测土配方施肥51.6 万亩;开展农药零增长行动,加强与专业合作社、企业的合作,在水稻、蔬菜、葡萄、蓝莓、食用菌等作物上大力推广太阳能杀虫灯、黄板、性诱剂、种植蜜源植物等绿色防控、生态防控技术,效果明显,深受欢迎,共计推广绿色防控面积 2.62 万亩,使农药用量逐渐下降;着力缓解农田残膜污染,推广降解膜,引导农民使用厚度 0.01mm 以上的地膜并开展田间残膜回收,从源头上解决地膜残留污染问题,今年9月,农膜使用量 1 吨,平均回收率 2.14%;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截至9月,组织 8 个“三品一标”产品申报登记认证,指导建设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 5 个。三是深入开展桔秆资源化利用,共计秸秆饲料化用量达 34.99吨,实施秸秆还田 3.8 万亩,实现秸秆平均综合利用率接近 11.11%四是按照“人畜分离、厨卫入户、集中建圈、科学养殖”的要求,因地制宜指导农户进行由混居向人畜分离转变,实现环保卫生、资源合理利用的目的。目前总改造示范户 112 户,其中规模养殖猪场11200 ㎡、散养户 111 户面积1850 ㎡,并加强培训和交流,提升养殖户标准化水平。

 

 

 

 

 

 

 

 

 

 

  

  抄报:省住建厅,市委、市政府。

抄送:市委办,市委宣传部,市委督查室,市人大办,市政府办,市政协办。

发:市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领导小组和市“四城同创”工作领导组成员

单 位,各县(区)党委、政府、人居办、“四城同创”办。

昭通市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71030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