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省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 州市工作
昆明市盘龙区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简报 第33期
作者:云南省 发布人:李英旭      来源:云南省 发布人:李英旭     时间:2017-05-12     点击数:    

昆明市盘龙区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

 

总第33    

盘龙区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领导小组综合办公室   2017年419

 

盘龙区全面推进八大环境建设

让文明城市创建真正利民惠民

 

为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部署,让文明创建成果真正惠及人民群众,全区上下积极行动,齐抓共管,紧紧围绕创建工作各项指标任务,着力从政务、法治、市场、人文等八大方面入手,有力推进创建工作不断向前。

【政务环境方面】

创新服务擦亮政务服务窗口 推进文明创建实现便民利民  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推进文明城市创建融入政务服务各项工作,我区政务服务积极开展“一窗式”平台和“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借助现代信息手段和互联网技术,将政府各职能部门证件、证照、证明等信息录入数据库中构建我区电子证照库,在区、街道、社区实现了信息数据“一次生成、多方复用,一库管理、互认共享”的综合利用效果,逐步把以往分散在多部门办理的行政审批、管理服务、便民服务事项集中到实体服务大厅“一窗式”办理和网上虚拟大厅便捷办理。截至目前,全区完成网上审批系统事项数据录248项、办事指南248项、电子证照107项;主城区8个试点街道、17个社区的“一窗式”综合服务窗口建设人员及硬件配置到位,拓东、东华、联盟、青云街道及下属10社区“一窗式”三级联动综合服务试运行成功;同时,开通了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网上办理等互联网终端便民服务,初步实现政务服务互联网咨询、查询、预约功能。

 

【法制环境方面】

创新社会治理新手段 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  4月初,我区自主研发的智能警务系统“警务快递”APP正式上线运行,该系统由“民用端”和“警用端”两个独立智能手机应用程序构成。群众注册安装“民用端”APP后,可将文字、视频、图片、语言等内容用随手拍、随时传的方式快速报警,并及时在手机上查询警情处置情况和相关便民服务;“警用端”可实现从“指挥中心—派出所—执勤民警”的三级动态联动,实时跟进相关案件的办理情况,快速调动警力处置。新型警情软件的开发,不仅是我区数字化社会治理手段不断的探索创新,同时也为辖区广大群众新添了一枚安全“掌中保”。

 

建立律师参与信访值班制度 信访工作法制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制定出台了《律师参与信访接待工作制度》和《律师参与信访接待工作职责》,组织25家律师事务所100名律师报名参与每周2次信访值班。律师参与信访值班制度的建立,一方面为信访群众提供了及时便利的法律咨询服务,积极引导了来访群众通过合法途径表达利益诉求。另一方面,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接洽处理涉法信访事项时,提供意见咨询、合法性论证等多方位法律服务,有效将矛盾化解、问题疏导关口前移,依法依规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切实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市场环境方面】

运用信息共建共享手段 推进诚信市场氛围营造  为进一步推动公平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建设,提高盘龙城市竞争力。我区市场监管部门依托云南省工商一体化系统,建立了联通省、市、区、所四级市场监管部门的网络业务办公系统,让市场主体的注册登记备案、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动产抵押登记、股权登记等业务信息实现全域可查,为建立完善的企业、个人诚信监管体系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保障。并通过昆明市场主体信用信息服务监管平台,对市场主体经营诚信行为进行监管监控,实现了政府部门对市场主体行政处罚、证照登记、检查抽查等情况的信息汇总共享,让市场诚信监管有据可依。积极在与群众息息相关的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等行业单位推进《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落实,督促市场主体及时按照要求做好信息公,及时相关信用信息在国家企业信用公示系统(云南进行公示,逐步形成“诚信者荣、失信者耻、无信者忧”的良好市场诚信氛围,促进各类市场主体诚信自律。

 

【生活环境方面】

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构建居民健康“守门人”  2月,在2016年全面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基础上,选取1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化提升试点,推进个性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由家庭医生、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师和省市三甲医院专家等组成医生团队协同开展服务。家庭医生负责健康咨询,临床执业医师(含省市级三甲医院专家)负责个性化治疗、康复及转诊,社区护士和公共卫生医师负责预防、保健、用药指导的健康服务。截至目前,多个社区结合居民特点和需求推出了各具特色的健康服务,桃源社区卫生服务站将中医特色诊疗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为辖区群众发放保健卡提供一定次数的免费针灸、推拿等中医保健服务;金实社区卫生服务站将红会医院专家纳入签约团队,与红会医院形成上下互通的双向转诊机制;金色交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家庭医生信息平台,提供可穿戴设备健康数据监测、微信在线健康咨询等信息化健康服务;滇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充分调动乡村医生,实施以村为单位集体签约,签约时同步完成基本健康体检。

 

政策保障社区养老服务发展 “爱心食堂”让老年人共享社会关爱  为进一步解决居家养老的空巢、高龄老人“吃饭难”的问题,扶持社区养老公益事业发展,拟定出台了《关于在盘龙区开展社区(村)“爱心食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把“爱心食堂”建设纳入社区服务功能之中,积极打造提升“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先后在7个街道建设12个爱心食堂(含1个清真爱心食堂),一次性给予每个“爱心食堂”1万余元启动建设资金,运营过程中每年补助9600元工作经费,社区自主开办的每年给予1万元粮油补助。对在社区就餐的老人,根据年龄和个人具体情况,收取最高不超过10元的就餐费用,对高“三无”、低保等特殊困难老人提供免费服务,3年来投入各类补助经费共计48.12万元,累计服务老人就餐5000余人次。【社会文化环境方面】

关爱水源区学龄前儿童教育 不断完善公办学校资源布局  按照每个街道至少建设1所公办幼儿园的教育布点规划,3月初,“松华中心学校小河幼儿园”在松华街道正式开园,校园总投资达200余万元,建筑面积522平方米,开设3个教学班,可容纳学生80余名。截至目前,我区水源保护区已建立3家公办幼儿园及其分园,开设教学班26个,接收学龄前儿童539人入学,改变了过去水源区群众子女就近选择公办学校入学难的局面,有效缓解了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情况。

 

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纳入全区教育规划  在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方面,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两为主”工作思路,将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纳入全区教育规划进行统筹安排。2016年,5370名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近入校并享受公费学位;今年3月以来,全区设立了22个入校预登记点,累计接收3561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申请。

 

多点提升保障特殊少年儿童享受平等教育  在关心关爱特殊儿童教育方面,以培智学校为研究中心和培训基地,先后完善了7个特殊教育资源点建设,大力推进随班就读工作,保障特殊儿童享受到与同龄人一样的公平教育。2017年,计划投资771.5万元,实施全区培智学校迁建和升级改造,积极保障我区特殊教育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惠及更多需要关心关爱的特殊儿童。

 

【社会环境方面】

充分挖掘村落特色文化底蕴 积极开展微改造提升人居环境  拟定《盘龙区进一步提升城区人居环境五年行动计划》,按照“一村一规、一村一特、一村一策”工作思路,围绕治污、治脏、治乱、治堵及道路、三线整治”等内容,将小庄村、司家营新村、茨坝新村3个城中村作为“微改造”试点,改造面积约267亩,房屋610栋,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投入建设资金3800余万元,惠及群众2万余人。

金辰街道结合小庄村紧邻北京路和雄达茶叶文化城的区位特点,从提升小庄村视廊通透和人居环境入手,着力解决村内三线乱、安全隐患突出、道路坑洼、车辆乱停乱放、排污不畅、建筑色彩杂乱、店招店牌不规范等问题,全面打造安全、规范、卫生整洁的城市村落。201611月启动至今,共投入微改造建设资金2600余万元,统一粉刷建筑外墙14812万平方米,规范店招店牌100幢,整治道路1000余米。

龙泉街道结合司家营新村紧邻闻一多公园和俊发城、毗邻龙泉古镇、人文历史丰富的特点,将挖掘人文历史、打造生态人居环境作为改造目的,着力解决村内脏乱、绿化缺失、排污不畅等问题。自201611月实施微改造至今,共投入微改造建设资金600余万元,清运垃圾50余吨,金汁河河道清淤80余吨,拆临拆违600平方米,在村内建设文化墙280余米,同时建设了新村牌坊,绿化、美化村内环境3000余平方米。

茨坝街道结合茨坝新村基础设施滞后、三线零乱、村民无文化活动中心的特点,将解决村民用气、健全文化宣传和文体设施、改善居民居住环境作为改造目的,自201611月实施微改造至今,共投入微改造建设资金600余万元,新建文化活动中心300余平方米,整治三线4000余米,整治文化长廊100余米,为村民每户接入天然气管道,绿化、美化村内环境2500余平方米。

 

【生态环境方面】

为人民群众站好水源区环境生态保护第一班岗  近期,《昆明日报》对我区从三个方面妥善处置松华坝水源保护区滇源街道突发水污染情况进行了积极报道。一是应急处置得当,发现污水立即召开现场办公会、成立应急处置工作组,当即实施引流截污工程,将污水引流至下游生态湿地停留净化,不间断调用多台车辆将多余污水运至附近三个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二是新设备引入得当,10余天内完成了生物有益菌临时污水处理设备的费用洽谈、合同签订、设备搭建的全过程处理。新设备的引用实现污水处理远程在线监控,日处理量2500立方米,出水水质达到类标准。三是地毯式排查得当,运用无人机与人力地毯式排查相结合逐一筛除污染源,最远排查区域至嵩明县和空港经济区境内。对排查过程中发现的2个可疑废菜叶倾倒点立即实施清理。并及时针对具体污染来源,开展立案调查。

 

我区超额完成第一季度城市绿地建设任务  我区大力推进城市绿地建设工作,多渠道建绿使城市绿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季度新增城市绿地2公顷,完成昆明市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城市“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工作下达任务数102.5%

 

【人文环境方面】

举群众之力 树文明新风  一是建立全民宣传动员工作机制。制定印发盘龙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传动员工作方案》,广泛宣传发动驻区各单位、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创建工作,让每个市民人人知晓创建知识、人人参与创建宣传、人人支持创建工作、人人熟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内容。二是广泛开展入户宣传。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和“五级治理”优势,确保创建宣传覆盖到小区、楼栋和全体居民。目前,已印制宣传招贴画1万张,通过网络发放测评调查并收到反馈1.5万份,制作并发放文明手册等各类宣传品10万余份。三是组织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将创建工作与盘龙区文明市民培育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工作相结合,以开展评选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社区、文明楼院、最美家庭、文明家庭、文明新市民、美德少年、身边好人、文明市场(商场)、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文明工地、文明服务优秀窗口等文明细胞创评工作为载体,切实提高市民的创城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四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主题活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好家风、好家训,弘扬爱国、孝敬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中小学生及未成年人缅怀先烈先贤,文明祭扫,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五是发挥好“社区道德讲堂”作用,让宣讲菜单与人民群众的需求紧密结合,今年安排22讲,目前已开展了3讲。

 

“创城”之力 推动“清明祭祀”文明行为  “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与“文明祭祀”宣传相结合,以展板、宣传册、宣传单、布标、反复播放录音等多种方式,在小黎家山、五老山等祭祀集中区域开展“文明祭祀、平安清明”宣传活动,大力宣传了节地生态殡葬。在龙凤公墓等区域开展了以“鲜花兑换封建祭祀用品”的专题宣传活动,期间共有300余名祭祀群众主动用火烛、冥币、焚香等物向工作人员兑换了鲜花。通过宣传活动,使参与祭祀群众充分认识到破除丧葬陋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乱埋乱葬的危害性,科学、文明、节俭的祭扫方式逐渐深入人心。

 


 

 

抄送:市提升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区委、区政府、区委目督办、区政府目督办

      区提升城乡人居环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昆明市盘龙区提升城乡人居领导小组综合办公室        2017年4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