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快速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
安居工程建设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全市城市工作暨城乡人居环境提升推进会议及全省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进一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和《曲靖市进一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有关要求,曲靖市以消除农村危房为目标,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大力推广农村特色民居设计方案通用图,改善农村住房居住功能,逐步实现外观特色化、内部功能现代化和人畜分离、厨卫入户。
一是加强领导,坚持高位推进。市、县、乡各级都成立了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并落实挂钩联系制度。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加快推进全市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工作要求,强化政策保障。同时,在全市组织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行动,建设规划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环境生态优良、公共服务均等、曲靖特色鲜明的美丽宜居乡村,从2015年起每年完成农村危房拆除重建6万户以上,每年建设480个美丽宜居乡村示范点。
二是正确引导,科学编制规划。认真编制了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做到与村镇体系规划、乡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美丽宜居乡村规划、旅游发展规划、易地扶贫搬迁规划等紧密衔接,合理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活区域,引导农村居民到集镇和中心村居住,实现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功能集成。同时,编制了《村庄规划技术导则》,按照“厨卫入户、人畜分离”的原则,设计了保障型、经济型、小康型、富裕型共83套符合本地民居特色的户型图和施工图,提供群众无偿使用。
三是积极筹措,加大资金投入。足额安排农村危房改造市级配套资金,加大信贷资金支持,市农信用社每年按不少于12亿元的额度筹集专项贷款,并按5%的年贷款利率给予每户5万元3年期的优惠贷款扶持。2016年已发放专项贷款16084户、7.11亿元。同时,集中政府、企业、社会、群众的力量,整合美丽乡村、村容村貌整治、乡村清洁工程、水库移民搬迁、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和扶贫异地搬迁、民族团结示范村、传统村落保护、民族特色旅游村庄等项目资金,投入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
四是因地制宜,创新五种模式。老村改造、原址建设模式。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方,统一提供户型图,按照上级补助一点,市、县财政配套一点,群众自筹一点和义务投工投劳的方式建设。统规联建或自建模式。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风格的原则,以农户为主体开展自建或联合交由专业施工队伍建设。施工期间,由建房户选出建房委员,负责监督材料选购、建房质量、施工进度。房屋建成后,建房委员会转为管理委员会,负责绿化、清洁、管护等工作。政府引导、企业参与模式。通过招商引资,引入企业作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垫资方和农户合作建设项目的合作方,将周围零散农户全部集中,使建房农户最大程度得到实惠。政府托底模式。充分发挥政府主体责任,针对五保户、极度贫困农户自筹资金困难、无力建房的实际情况,以村为单位,适当缩小面积、科学设计户型、严控房屋造价,优先解决其住房困难问题。统一选址、易地建设模式。在经济较发达地区,根据群众意愿,对1个或者相连的几个自然村“经济最困难、住房最危险”的农户,进行统一规划选址,异地拆除重建。
五是精心组织,提高建管水平。坚持与脱贫攻坚、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市级重点小城镇建设、乡村清洁工程、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科学确定连片新建农房位置、规模、标准和建设时序,并合理配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立严密的资金管理制度和透明的资金拨付制度,对农村危改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户、专款专用,建立健全“补助到户、贷款到户”情况公示、专项审计制度。同时,围绕村庄规划、选址、村落特色风貌、民居方案设计、民居常用结构体系及建筑材料、建设流程等内容,对全市规划建设部门、乡镇分管领导、村建所长、大学生村官、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员等进行分批培训。把农村危房改造建设纳入科学发展观综合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目标考核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形成严考核、硬约束的工作机制。
2016年,省下达曲靖市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76000户(其中:麒麟区1100户;马龙县1400户;陆良县2300户;沾益县2600户;罗平县9000户;师宗县4500户;富源县6000户;会泽县21000户;宣威市28100户)。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危房和抗震安居工程实际开工83832户,开工率达110.3%,竣工53366户,竣工率70.2%。省财政厅和省住建厅共分三批下达曲靖市农村危房改造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8.33亿元,市级配套资金第一批已下达5430.98万元。
曲靖市提升城乡人居环境
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6年10月21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