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信息

以规划为引领大力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质量和水平

作者:云南省 发布人:管理员      来源:云南省 发布人:管理员     时间:2015-04-01     点击数:    

开远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开远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州中东部,是滇东南的交通要塞和滇南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和仓储中心。全市总面积1950平方公里,辖7个乡镇(处)459个行政村,常住人口32万。城市建成区面积20.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71.9%。近年来,开远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的总体部署,坚持把试点工作作为“统筹开远城乡发展、建设中国幸福之乡”的重大任务来抓,围绕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以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试点为平台,以“做特民居、做美村庄、做优集镇、做强城市”为目标,以美丽家园、公园城市建设为载体,以产业兴城、促进产业转型为关键,以创新体制机制、城乡共建共享为根本,抓实各项建设任务,开远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提升。主要做法及成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全域规划,城乡人居环境规划实现全覆盖

根据人居环境建设需要,结合统筹城乡发展实际,坚持规划先行,对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乡镇规划、村庄规划进行系统梳理完善,对水电路公共基础设施、学校医院绿化公园、一水两污等专项规划新增修编,对中心村、重点村按人居环境新标准分期分批修订规划。一年来,按照三规合一的要求,在抓好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基础上,统筹编制了土地利用、交通路网、产业布局等专项规划,完成了《开远市域镇(乡)供水、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体系规划》《开远市南洞片区概念性规划》《湾沟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大庄河水库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开远市经济开发区北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开远低碳循环生态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滇南中心汽车城建设项目概念规划设计方案》等12项城乡规划,完成5个集镇、52个村委会、459个自然村规划,实现了城乡规划全覆盖,基本形成了相互配套、左右衔接的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体系。

二、以产业、环境、项目为拓展,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基础得到夯实

(一)突出产业兴城。一是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年投入产业扶持和建设资金5490万元,完善园区规划,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年编制项目118个,新投产17个,在建25个。二是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全年投入“三农”建设资金16.1亿元,实现农业总产值27.1亿元,增长7%。加快高效节水灌溉、山区五小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率先在全省建立观赏苗木标准质量体系。建成“智慧农业”示范基地728亩,全省首家农产品直销配送体系投入运营。三是完成城乡集贸市场新建提升改造和滇南农副产品交易中心规划,推进开远汽车城、苗木交易中心等专业市场建设,医药产业实现医疗收入14.2亿元。汽车销售2.1万台、交易额达18.9亿元。2014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1.8亿元,增长6%;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总收18.1亿元,增长10%

(二)抓实三大载体。以美丽家园、公园城市、智慧城市为载体,全力加快城乡人居环境建设,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提升。一是围绕“美在村庄,亮在改革”的要求,将统筹城乡发展和农村综合改革融入“美丽家园”建设工作中。2014年,整合资金4亿元新建成美丽家园示范村24个,完成做特民居5608户、村庄基础设施139项。首批建设的28个示范村通过验收。在全省首家制定“美丽家园”标准体系。中和营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二是加快建设“公园城市”。先后投入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资金5.78亿元,初步形成了以山体绿化为面、河道街道绿化为线、城市生态景观和小区绿化为点的“点、线、面”相结合园林绿化体系。编制完成《开远市生态建设规划》。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6.4%,建成区绿地率达34.66%,绿化覆盖率约40.0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约12.92平方米。相继建成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再生水厂。经过努力,开远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不断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通过国家级考评通过,进入公示阶段,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试点、第三批省级文明城市、省级节水型城市创建稳步推进,房、村、镇、城示范样板初显成效,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三是加速建设智慧城市。初步建成虚拟养老、餐饮订餐、电子商务等网络系统,实施“智慧卫生网上医院”网络平台建设,率先推行商品房购销合同网上签约备案,城市运行更加智能、便捷。

(三)强化项目支撑。把项目作为人居环境建设的支撑,以项目为推动,全面加强人居环境提升行动试点工作。一是构建方便快捷的城乡路网。全年投入城乡建设管理资金2.3亿元,新建、改建道路72公里。目前,城市公路里程达92.92公里,道路面积161.19万平方米。二是完善城市功能和提升改造集镇。滇南翠怡酒店投入运行,稳步推进工人文化宫、体育中心、东部截洪沟、小龙潭集镇扩容、杰特广场、浙商步行街等重点项目。三是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2014年上级下达的966套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指标任务已分解落实并抓紧建设。2014年的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拆除重建任务1208户、修缮加固600户的开工率、竣工率、信息录入率均达100%。继续实施城市“细节工程”“小巷工程”。完成了开远历史上搬迁人数最多、投资规模最大、配套设施最齐全的小龙潭矿务局五期二批搬迁工作(14004800余人)。四是着眼于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环境友好型城乡建设。实施了红磷分公司30万吨年复肥装置尾气治理、解化化工分公司烟气脱硫减排综合利用、国资水泥烟气脱硝技改等一批环保项目,超额完成州政府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建成大气自动监测系统。

三、创新体制机制,城乡人居环境共建共享

(一)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创新城市环卫管理模式,引进开远市三鼎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承包开远市西城区的清扫保洁,东城区的清扫保洁则由市环卫处负责,严格落实清扫保洁制度,实现全市主街道保洁时间达18小时,垃圾日产日清。每月由监管方开远市城市行政管理执法局组织人员对东城、西城环境卫生进行考核并公示、处罚,督促两家主体对存在的问题整改。每年安排每个村委会7万元公共事务管理经费,建立了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工作机制,实现农村环境卫生有人抓、有人管、有人扫、天天净。按照户保洁、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处理户集、村收、就地处理相结合的运作模式,逐步形成市、乡镇、村三级齐抓共管的城乡垃圾收集处理工作新格局。2014年启动了中和营镇、小龙潭镇、乐白道白土墙村等乡镇(处)3座垃圾中转站的建设,使每个乡镇、行政村的生活垃圾通过垃圾收集中转体系作集中无害化处理,确保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二)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继续实施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完成二水厂扩建前期工作,启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出台《关于开远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方案》,以小龙潭水厂移交工作为试点,按计划完成中和营镇、碑格乡、大庄乡、羊街乡等乡镇水厂移交工作,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基本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启动11个城乡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站、生物污水处理池建设,新建城市污水收集管网10.6公里,实现泸江河两岸城市污水全部截污。完成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测设备更新改造,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7%。完成4个环保治理项目,完成GDP能耗指标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0天、优良率达85 %

(三)提升效率实现城乡管理一体化。按照人本化、精细化、一体化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全城区覆盖、无缝隙管理、全方位监管的城市管理运行长效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将管理理念逐步向农村延伸。在城市管理方面,优化资源配置,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指挥中心与市公安局设置的261个监控探头资源实现共享,确保城市管理覆盖到每个区域。加强依法行政,设置违法处理室和政府统一的一站式服务窗口,更好地解决市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在交通秩序治理方面,通过坚持每周两次的交通秩序专项整治、完善城市道路交通标识设施、出台城市道路停车泊位管理办法、规范电动自行车管理等措施,为市民创造了良好的出行环境。在市场管理方面,探索建立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长效机制,定期开展各类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维护良好市场秩序。在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方面,先后投入1400余万元在全省率先建设平安城市报警监控系统并进行提升改造扩容,建立了以110指挥中心为龙头的快速反应机制和“110”“119”“122”三台合一的运行机制,组建了168支城乡治安义务巡逻队,依托幸福小站向街头延伸警务功能,形成了全方位整体联动的治安防控体系,有力保障了社会安全。通过对城乡交通、市场、卫生、治安等秩序的综合治理,开远过去普遍存在的乱停车、乱摆摊、乱贴乱画、乱丢垃圾等情况大幅减少,治安刑事案件大幅下降,整个社会安定和谐、秩序井然。

四、注重民生为本,城乡人居环境建设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人居环境提升行动试点工作中,开远市十分注重加快城市基本教育、社会服务、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学前教育不断向农村延伸,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率先通过省级评估,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全部排除,幼儿园向自然村延伸。红河技师学院完成土地平整,启动大庄中心校、开十中搬迁重建。继续采取城乡医疗机构委托管理模式,实现农民就近就地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新中医院竣工,推进14所村级标准卫生室建设,启动人民医院教学楼项目。稳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新一轮县乡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成功创建云南省全民健身工程示范市,全国第二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通过中期验收。实现自然村多功能文化活动室、篮球场、小公园、小戏台四位一体活动阵地建设基本全覆盖,农村实现了自然村进村道路和村内道路村村通、村村硬化,有线电视户户通,路灯村村亮,公厕村村有。

五、加强组织保障,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始终保持高位推动

(一)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及时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的人居环境提升行动领导小组和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专门工作机构,抽调专职工作人员,负责组织日常工作的组织联络及实施。

(二)制定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制定印发了《开远市美丽家园行动计划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开远市人居环境行动年度计划表(20132017年)》等文件,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时限、部门职责、督办领导等,从体制机制上保障人居环境提升工作顺利实施。

(三)全程跟踪督查问效。建立大动员、大行政、大包保、大督查四项管理机制,对人居环境建设重点项目实行包保责任制、目标倒逼制,做到了目标明确、责任到人、督查到位,形成了级级有人抓、人人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

六、突出改革创新,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试点工作全面铺开

(一)加快城市南部新区开发。推进国道323开远段改造和农村道路提质改造,完成才子大道、智源西路延长线等道路建设,配合做好弥蒙铁路选址、鸡羊高速建设。

(二)加快市政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杰特广场、浙商步行街、文化艺术中心、新体育运动中心、东城农贸市场、东部截洪沟等市政重点工程建设,启动凤凰山开发、大庄乡集镇改造。

(三)推进“美丽家园”建设。按照美在村庄、亮在改革、贵在标准的要求和美丽家园标准体系规范,推进大庄龙泉社区二期等19个州市重点村建设,完成农房拆除重建2400户,改造提升1500户。争创省级第三批文明城市。

(四)加快棚户区改造。加快崇文街、南正街片区棚户区改造进度,完成一期搬迁安置,启动二期入户调查,签订协议2500户。

(五)加强“一水两污”建设。加大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力度,加快乡镇一水两污项目建设和村庄连片环境治理。加强南洞河片区、大庄水库周边等城乡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做好泸江河、中和营河、卧龙海水库污染综合防治。积极争创省级节水型城市。

(六)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完成开一中晋升一级一等高完中,加快红河技师学院建设。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2所、标准化学校2所,消除不安全校舍1.5万平方米。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成果,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免费惠民项目,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便利和实惠。

(七)加快推进依法治市。推进依法治市,建设法治政府。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全面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和结果公开。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行为。

    按照规划,到2017年底,开远市将努力实现国家园林、卫生、文明、节水型、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五城创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5%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建成区绿地率达3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以上,供水合格率达100%,燃气普及率达75%以上。建制镇镇区集中供水普及率达95%以上、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以上。基本消除城市各类棚户区。完成3.4万户以上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房建设,解决5万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目前多项指标目前已提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