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栏 城镇化
突出特色 创新机制积极探索特色小镇建设与古镇保护和开发相结合的路子
作者:云南省 发布人:管理员      来源:云南省 发布人:管理员     时间:2015-03-02     点击数:    

腾冲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和顺自2005年获得“中国第一魅力名镇”殊荣后,还相继荣获了“全国环境优美镇”“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全国旅游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十佳古镇”“中国最美丽的十大乡村”“云南省村镇建设示范镇”“云南旅游名镇”“云南十大名镇”等荣誉称号。2014年,到和顺的游客达5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400元,其中特色收入占65%

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和顺,是一座活着的古镇。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古镇的保护。目前全镇有保存比较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100多户、5万多平方米;主要分布在核心区且兼具中式、欧式、南亚等建筑风格和元素的古民居有6835000平方米,已实施了挂牌保护;仅建于明代的主要闾巷有就11条;最具汉文化特征和最具人性化的月台有20个;建于明清的寺庙7个、11000平方米佛、道、儒和谐共存;建于清、民国的宗祠8个、13000平方米;建于清、民国的洗衣亭7个;有67株古树名木实施了挂牌保护。和顺历史文化底蕴比较厚重。长期以来,集马帮文化、商旅文化、侨乡文化、抗战文化为一体,是中原文化、西方文化、东南亚文化、云南边地文化碰撞、融合、交流的窗口。全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和顺图书馆,有中国第一个民间投资、民间经营的博物馆滇缅抗战博物馆。和顺英才辈出,有缅甸四朝国师尹蓉、“翡翠大王”张宝廷、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等知名人士。和顺四面环山,气候温和,山清水秀,自然环境十分优美。古镇、温泉、湿地、火山聚和顺于一身,是中国古镇的唯一,是世界其他古镇无法比拟的。

近年来,和顺镇围绕打造“天下和顺”名片,突出特色,创新机制,积极探索特色小镇建设与古镇保护和开发相结合的路子,走丝路和顺、生态和顺、文化和顺、财富和顺、魅力和顺、和谐和顺之路,和顺特色小镇建设展现出了更新的魅力。主要做法及成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主导是关键。90年代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就认识到发展特色旅游是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腾冲县委、县政府把旅游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来发展,和顺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抢抓机遇,把发展特色旅游文化产业作为提升全镇经济文化水平的主打产业来抓,专门成立了旅游发展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主要领导亲自抓,各部门通力协作,合力推进,通过努力,和顺旅游业正朝精品化、特色化方向发展。

(一)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在省、市、县各级的关心支持下,镇党委、政府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大力实施特色小镇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来,共投资近1亿多元完成了和顺古镇管网改造一期工程,实施了小城镇示范建设,进一步加大了对乡村道路、交通、消防、新农村、文化教育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和顺特色小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

(二)下大力气加大古镇保护。镇党委、政府始把凸现保护摆在首位,使古镇成为特色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灵魂和根脉。一是领导重视,成立了临时的管理机构。为全面做好古镇保护管理工作,镇党委、政府抽调专人组建了和顺古镇保护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县委从县直机关也抽调专人充实到古镇办,使古镇保护工作形成了合力。二是规划先行。完成了和顺旅游小镇地形图的测绘工作;20066月,完成了《和顺古镇保护与发展规划》的编制,并得到省、县两级政府的批准实施;2007完成了和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的编制,并被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列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这些《规划》的批准实施,为加强古镇保护、旅游开发提供了保障,为镇党委、政府按规划办事提供了依据。三是扎实开展古镇保护宣传。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机会,加大对《和顺古镇保护与发展规划》《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条例》《和顺古镇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使古镇保护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四是强力做好古镇综合治理工作。采取有力措施,严防死守做好古镇交通管制;严格市场经营秩序管理,加强市场监管;全天24小时做好古镇环境卫生保洁工作;坚决治理乱拆乱建行为,建立长效保护机制,按照突出保护一批、极力整治一批、改造提升一批的原则,对挂牌民居、古树名木、寺观庙宇等进行重点保护,对与古镇风貌极不相协调的建筑物进行强有力地整治,对确需整治的进行扶持改造提升,坚持做到对古镇保护一户发放一套古镇保护资料,对建筑物的改造一户一调研、一户一审批、一户一把关,确保古镇风貌原样保存,不失真、不走色。五是全力推进古镇立法进程。2005年,县人民政府制定了《和顺古镇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使和顺古镇保护有了一定的制度保障。为使古镇保护更加具体、更有针对性,我们用五年的时间,争取《云南省和顺古镇保护条例》于201061颁布。《条例》实施以来,依法处理了违章建筑,拆除违章摊位50多个,有力的打击了乱拆乱建和破坏和顺古镇的违法行为。六是突出古镇田园风光的保护。在特色开发初期,和顺就主动让出电影院、供销社、企业办等土地,作为特色小镇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为真诚欢迎优质企业到和顺发展,镇党委、政府第一次无偿地主动搬出多年的政府办公地点土著庙,让企业充分利用古镇资源进行特色开发。同时,为全面保护古镇风貌,充分展现和顺田园农耕文化游,展示和顺生态景观,镇党委、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认识一致,提出即使损失一定的经济也不损坏古镇风貌的理念,镇政府进行了第二次的搬迁,使和顺侨光路、田园风光及整个景区的自然景观得以完好保留,生态和顺魅力更加突出。

(三)旅游文化产业不断提质。和顺镇紧紧抓住云南实施旅游二次创业和全县实施好旅游文化产业提质的重大机遇,致力于打造精品、优化环境、扩大影响、凸现优势、提升内涵。按照提质增容、兴东扩西向北推的思路,敦促柏联公司建成了和顺小巷,改造了双虹桥生态停车场,“天下和顺”等8个项目正在有序推进;支持大港旺宝集团实施并启动了“环山叠水”项目,为开发北部特色资源奠定了基础。通过采取政府指导,企业策划的模式,成功举办了一系列高端节庆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和顺的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出了形象歌曲《天下和顺》,吸引了《中国远征军》剧组、《七彩云南和谐城乡》、电影《武侠》、《冲刺!中国》栏目到和顺取景拍摄,著名独唱演员谭晶专程莅临和顺拍摄制作新歌MTV。同时,抓住一切有利机会,解说好、推介好和顺,让世人记住和顺印象;尽可能创造条件,广泛联络海外知名华人华侨,提升海外和顺的魅力。

二、企业运作是平台。政府主导、企业运作是近年来和顺特色小镇发展中探索出的一条成功之路。2003年底,引进云南柏联集团进入和顺,组建了云南柏联和顺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当地政府与公司反复研究,提出了古镇保护与开发要坚持十六字方针,即保护风貌,浮现文化,适度配套,和谐发展

(一)保护风貌。组织专家组对和顺8万多平方米古建筑进行了调查研究,对古建筑的历史、现状、建筑特色都建立了档案,并实施挂牌保护;对名木古树、古桥、湿地、河流、峡谷及民俗活动等,都整理了文档并确定保护方案;对改造、提升、修缮和新建建筑,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经批准后施工。

(二)浮现文化。建设了腾冲神马艺术馆,新建了和顺小巷,再现了翡翠文化、古法造纸、打铁等民俗表演。在和顺建设了创作基地,为文化名人建立工作室,丰富和顺的文化内涵。出版和顺的文化书籍,为来和顺的影视剧组无偿提供拍摄场地。与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实现了和顺文化的立体推广。

(三)适度配套。古镇内配套的旅馆、酒楼、茶馆、餐馆,始终把握了质与量的,坚持精、特的发展方向。

(四)和谐发展。在保护与开发过程中,特别注重政府、村民、企业的和谐关系,逐步探索了旅游及企业反哺民生问题。从20101月份起,对年满60周岁至100周岁的和顺籍老人分别给予50—200元的柏联和顺养老保障金。引导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经营民居旅馆、家庭餐馆、出售特色旅游商品等。如今,村民们在旅游的发展中逐渐致富,企业逐渐发展壮大,政府增加了税收和就业,和顺旅游正在朝着多方和谐共赢的方向发展,和顺模式得到各界的一致认同。

三、全民参与是基础。一方面,随着和顺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和顺倍受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无论是外来的国际国内游客,还是当地的广大居民,都充分认识到古镇保护的重要性,大家都用实际行动自觉地参与到古镇保护中来,都积极地为古镇保护出策献计,形成了全社会参与古镇保护的共识和行动。另一方面,镇党委、政府围绕旅游促经济发展、带群众致富这一目标,重点抓了两项工作。

(一)抓旅游就业。在全镇6700居民中,仅在当地企业工作的人员就达400人,开办商铺的有100多户、从事交通运输的有50多户,从而带动当地居民或参与从事特色的人员超过6002500人,旅游就业已成为当地居民增收致富的一个主渠道。

(二)抓现代旅游服务业。鼓励居民开办民居旅馆业,全镇已建成一个五星级标准的客栈,共改造、新建民居旅馆100家、民居餐馆20家,有床位1000多个,日接待能力达2000人次,特色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镇党委、政府正在筹措资金,加大政策扶持,积极探索政府主导、村(社)为主、协会自律、广泛参与的民居旅馆管理新模式,支持农户发展民居旅馆,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目前,和顺旅游的发展已经不满足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在政府的主导下,正在自发组织各种协会、经济联合体等行业组织,通过开展优势互补,走联合发展、扩大规模、全民参与的道路,促进全镇特色向市场化、专业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因此,坚持富民宗旨和全民参与,是和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

四、特色发展是活力。镇党委、政府提出“一切产业的发展都要围绕旅游这个中心来开展”的理念,始终把旅游产业作为龙头、作为牛鼻子。

(一)主攻旅游文化产业。配合县委、县政府引进优质企业进驻和顺,在保护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健康、有序的开发古镇,最大效益的将特色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坚持旅游与文化联姻,以文化促特色,以旅游带文化,积极发展和壮大特色文化产业。

(二)积极调优传统产业。在主打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稳定粮食生产,积极调优油菜、豆类、包谷等传统农业结构,加大以莲藕、草莓、菱角、大棚蔬菜为主的特色农业种植,特色农业经济效益逐渐凸现,初步摸索出了一条农业和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的路子。

(三)突破特色产业发展。为构筑多元经济富民支撑体系,镇党委、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以往“自我感觉良好、自我满足的思想”,纠正过去“做不成、做不大其他产业的发展观念”,紧紧抓住云南实施绿色经济强省和全县全面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的机遇,积极调优和顺传统农业产业结构,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依托独有的特色资源平台,全力实施好核桃、红花油茶、油菜、莲藕种植,走旅游与农业、旅游与经济林产业相结合的产业生态化发展道路。

(四)大力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借助特色市场和促销网络,拓展文化特色产品市场,形成和顺地方优势和文化产品的有效融合,延伸特色文化产业链,进一步推进特色文化产品的开发。积极扶持寸师傅”“双虹油厂等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巩固好和顺藤编、园角刺绣等特色工艺品。鼓励居民加工、销售翡翠等特色旅游文化产品。

五、和谐共赢是根本。镇党委、政府始终重视与当地居民、企业的和谐共赢工作,主动当好服务员,努力促进特色经济反哺民生。

(一)服务好当地的居民如何增收致富。我们积极宣传、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政策、资金、项目落户和顺,广泛深入村、社,主动服务当地居民,实现了政府与居民的和谐。

(二)服务好旅游企业。我们牢固树立支持企业发展就是支持我们自己发展的理念,积极配合做好项目征地、项目规划和建设工作,正确处理好企业与当地居民、企业与外来游客等各种关系,为企业的发展营造了健康、有序的良好社会环境,实现了政府与企业的和谐。

(三)特色经济反哺民生得以初步实现。近年来,通过走“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的路子,实现了政府、群众、企业三赢的局面,为建设富裕和顺、和谐和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加大特色反哺农民、企业回馈社会的力度,使老年人老有所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从201011日起,和顺镇党委、政府与云南柏联和顺特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共同设立了“柏联和顺养老保障金”,对年满60岁以上的和顺农民发放每月50200元不等的保障金。同时,自2007年以来,云南柏联和顺特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还为和顺的全体居民缴纳了新农和基金。这些举措,都是古镇保护、开发中惠及民生的实践和有益尝试。2003年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顺镇党委、政府主动服务,积极融入当地居民与特色企业当中,基本实现了政府、居民、企业的和谐三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