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省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 工作动态
依托厚重的民族传统建筑文化建设西双版纳特色的美丽宜居城乡
作者:云南省 发布人:管理员      来源:云南省 发布人:管理员     时间:2015-04-01     点击数:    

西双版纳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西双版纳地貌千姿百态、资源丰富多样、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异彩纷呈,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分彰显民族元素、文化元素、区域元素、山水元素、生态元素,因地制宜选好着力点,突出比较优势,不断传承、发展与创新,加快建设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城镇。努力使城镇体系更加合理,文化内涵更加深厚,民族特色更加彰显,功能作用更加完善,城乡发展更加协调,走出一条具有西双版纳特点的特色化发展之路。主要做法及成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出地域特征,建设具有西双版纳特色的新城镇

(一)坚持高起点布局。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安全、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要求,依托资源优势,优化布局,形成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特色明显的城镇总体结构,使全州城镇形成“一个中心三条带”格局。强调特色是城镇的生命的理念,突出“热、傣、水、边”的城镇建设特色,展现西双版纳的历史记忆、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带动景洪中心城市,勐腊、勐海县城以及生态旅游小镇、口岸中心镇等全州新型城镇化规划确定的“1277”城镇体系快速发展,促进城乡功能互补、协调发展。

(二)坚持高标准规划。一是强化规划特色。规划是建设城镇的先导和龙头,精心研究、集思广益、充分论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注意保留城镇建筑风格和空间纹理,保留好周边自然生态环境,坚持特色立城、特色建城、特色兴城,充分体现西双版纳城乡的建筑美、色彩美、协调美、整体美。二是注重规划衔接。充分考虑远期和近期、地上和地下、生产和生活、建筑和景观的协调,保持城镇长远发展。强化城乡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主体功能区建设、国土资源利用、生态和环境保护、林地保护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的相互衔接,确保各类、各项规划之间定位相符、规模相配、功能相适。使地面建筑与地下设施、平面布局与立体景观、经济效益与环境质量协调统一。三是加强高层建筑特色研究。处理好民族建筑文化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积极探索研究高层建筑体现傣民族建筑文化的最佳形式,组织开展了高层建筑特色化研究,举办了高层建筑特色方案设计竞赛活动,为建筑特色化发展积累了经验。四是加大特色化审查力度。推行专家评审无记名票决制,对建设项目规划及建筑设计方案特色化进行审查,以特色化和现代化提升城镇品位和功能,把傣民族建筑、雕刻、绘画、陶塑、植物等优秀文化融入城镇建设当中,做深做细城镇建设特色。

(三)坚持高质量建设。城镇建设充分借鉴古今中外的成功典范,精雕细刻、独具匠心、精益求精,用创造历史和艺术的态度推进城镇建设,把城市当作精品民族艺术来打造,建成了景洪沧江之都、傣江南、傣泐金湾、告庄西双景、勐海景真菩提园、勐腊新城等一批具有浓郁地方民族特色建筑项目,提升了城市品位和形象。一是凸显文化之魂。文化是城镇的灵魂、实力和形象,城镇有了文化内涵,才会有生命、有味道、有魅力。实施城镇建设中,做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乡土建筑保护规划,加强对古城古街、古树古宅、古塔古庙、古雕古碑、名家名典等文物古迹的保护修复,重视历史文脉的传承、发展和展示,弘扬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提升城镇文化内涵,彰显西双版纳文化魅力。二是凸显山水之秀。将生态文明全面融入城镇发展,构建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建设绿色、循环、低碳的生态文明城市,努力形成“城在林中、房在园中、依山傍水、田园风光、鸟语花香、处处是景”的城镇景观,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认真总结完善“城镇上山”的做法,选择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降低开发成本的开发模式,着力打造一批风格各异的坡地型、河谷型、滨江型山地城镇,编辑出版了《西双版纳特色小镇》《西双版纳园林》。按照“城区园林化、城郊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园化”的要求,结合珍贵用材林基地建设,加大名树、名花种植力度,让城市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三是凸显建筑之美。城市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有形的语言、立体的绘画、实用的雕塑,承载着民族、地域、时代等丰富的文化内涵。建筑与山水格局相和谐,充分体现民族文化元素,做到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形态自然,防止盲目攀高、贪大、求洋、追新,防止千城一面,努力把每一座城每一个镇都建出特色,将每一幢建筑都建成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安全工程、放心工程、精品工程。成功实施了临街建筑特色化改造,组织特色建筑设计专家、傣族民间工匠艺人和有经验的建筑施工队伍对城区临街建筑进行特色化设计、改造建设,处理好创新与传承的关系,并将民族文化元素融进现代建筑中,根据每条街道的建筑现状制定不同改造方案,体现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统一,突出改造的特色效果。

二、注重保护传承,创新建设西双版纳特色的新民居

西双版纳少数民族民居,是当地民族长期适应自然生态环境而形成、具有独特地域风貌和人文景观的建筑形式,保持着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特色和地方风格,是西双版纳民族文化的结晶和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深远而广泛的人类学内涵和民族个性,至今仍以其特有的建筑艺术形式吸引着世人的关注。近年来,我州在农村现代民居建设中大胆探索,创新方式,注重对世居少数民族特色民居的研究,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民居保护,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建筑文化,使西双版纳少数民族民居得到有效传承和发展。

(一)加强传统村寨的保护。出台了《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传统建筑保护条例》,制定了《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传统建筑保护条例实施办法》,为城镇特色化规划建设提供了法治依据。加强监督和管理,规范村寨的建设行为,有效保护村寨风貌,促进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组织建筑、民宗、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专家实地考察评定,经州人民政府批准后,11个村寨列为我州首批州级挂牌保护民族传统建筑村寨,并设立了保护标志牌,每年安排100万元的保护专项资金加强建设管理。

(二)开发传承现代新民居。一是结合现代民居建设的需要,积极组织研究,推出了一批具有傣族民居特色的建筑设计方案图。编辑出版了20种户型的《西双版纳傣族新民居建筑方案集》,有效引导广大村民,在现代材料的应用中,参照方案建造了大量的新民居,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按照新农村建设、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和危房改造工程建设的要求,在保护传统与科技创新上大胆尝试,为民居建设提供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技术思路,同时满足村民对建筑使用功能的需求。整理编辑出版了12种户型的《西双版纳傣族民居建筑方案精选》《西双版纳傣族民居施工图集》和16种户型的《西双版纳州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基诺族民居建筑设计方案图集》免费发放到村民手上,用于指导农村现代民居工程建设。二是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充分展现西双版纳民族特色,提升城镇特色化建设水平。组织开展了“西双版纳州少数民族村寨文化活动中心设计”竞赛,经聘请专家组评审,评选出获奖方案,以此提高西双版纳少数民族建筑设计品质,继承和发展传统少数民族建筑风格。

(三)积极推广特色民居建设。在实施过程中,我州通过各种渠道争取资金试点建房补助,整体推进传统建筑保护、农村危房改造、农村环境保护、文化设施建设、乡村旅游等事业发展,加大特色民居推广应用的力度。积极探索利用以橡胶木锯末、橡胶籽壳为原料生产的节能环保新型建材木塑材料建盖傣族干栏式民居,建盖示范楼,不断推广新型绿色民居建筑。

    通过城镇特色化建设、广大农村实施民族特色新民居推广建设等一系列措施,恢复了一批特色街区、特色村落,留住城乡历史文化记忆,传承了西双版纳民族传统建筑文化,有效保护了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村寨风貌特色,改善了村民的居住条件和村寨环境,促进了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美丽宜居西双版纳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